2023-07-11 15:53

科学家发现,小岛上的雄性猴子比雌性猴子做爱的次数要多得多

科学家发现,在波多黎各的一个小岛上,雄性恒河猴之间的性生活比它们与雌性的性生活要多。研究小组说,这种行为可能部分源于基因。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其他雄性发生更多性关系的雄性猴子往往会生出更多的后代,这表明同性性行为在繁殖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生物生物学教授Vincent Savolainen在接受《生活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与人们之前所说的完全相反,人们通常认为动物的同性性行为越多,它们的后代就越少。”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为了研究目的,在波多黎各的圣地亚哥岛建立了一个猴子聚居地。这里被当地人称为猴岛,现在有1700多只恒河猴自由地生活在那里。

研究人员对岛上雄性猴子的同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他们观察的236只雄性猴子中,这种行为极为普遍。

该团队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的三个时期记录了雄性猴子骑上或被其他雄性猴子骑上的频率,以及雄性猴子骑上雌性猴子的频率。调查显示,72%的男性有性行为,而只有46%的男性有性行为。科学家们利用之前被纹在猴子身上的独特标记来区分猴子。

科学家们以前在包括昆虫、爬行动物、鸟类和灵长类动物在内的许多动物中观察到同性性行为,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行为。研究人员此前认为这种行为会降低动物的繁殖能力,但在分析中,研究小组发现这种行为提高了繁殖成功率。

萨沃莱宁说:“我们发现雄性之间的这种行为有助于它们形成联盟——当它们通过性行为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会一起对抗(没有发生性行为的)其他雄性。”“因此,它们可能在群体中获得优势,接触到更多的雌性,最终生下更多的孩子。”

因为所有的猕猴幼崽都被捕获并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它们的父母,所以研究小组能够研究基因是如何影响雄性猴子与其他雄性猴子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的。研究人员将从猴子身上收集的基因样本中的DNA序列与它们的性习惯进行了比较,发现遗传因素可以帮助解释观察到的6.4%的性行为,其余的差异似乎归结为环境因素,比如年龄分布。

“这是我们第一次证明这些动物的同性恋行为部分是基于基因的,”Savolainen说。他说,由于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遗传的,这表明它可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被选择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提高动物繁殖成功率的基因在种群中变得更广泛。

下一步将是确定哪些基因可能起作用。萨沃莱宁说:“我们现在将对所有这些动物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以找出答案。”

他补充说,这些发现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人类同性恋的看法。

他说:“我们和恒河猴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认为,也许在过去,同性恋行为可能在人类身上进化出来,也许也像我们在猴子身上看到的那样有益。”“当然,人类和这些猴子之间存在差异,但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点。”

Savolainen补充说,如果这些发现能够帮助消除对同性性行为的污名化,那么这将是一个积极而重要的结果。

《生活科学》通讯

通过注册我们的必需品通讯来了解最新的科学新闻。

通过提交您的信息,您同意条款和公司 条款及私隐政策,并须年满16岁。